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年终盘点:2021年中国太空探索的重大进展(3)

来源:光子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8青海冷湖发现世界级天文台台址将成我国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 冷湖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光学/红外观测台址是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目

08青海冷湖发现世界级天文台台址将成我国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

冷湖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光学/红外观测台址是极其宝贵的战略性稀缺资源,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佳台址只有智利北部山区、美国夏威夷莫那卡亚峰以及南极内陆冰穹地区。

8月18日,《自然》发布了我国一项关于天文观测台选址的重大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邓李才研究团队经过3年连续监测,发现青海冷湖台址的光学观测条件全面优于青藏高原其他选址点,可与国际公认的最佳天文台台址比肩。

冷湖地区日照丰沛、降水极少、夜空晴朗,历史记录的天气条件非常良好。邓李才研究团队通过对冷湖赛什腾山区的实地考察,确定在山区4200米海拔标高点(赛什腾C区)进行定点选址,2018年起正式对该地域的晴夜数量、晴夜背景亮度和气象进行3年连续监测,2020年底获得对赛什腾山光学/红外观测条件的结论性数据。

为最大限度发挥冷湖台址的科学效益,邓李才表示,应尽快对台址资源进行保护,避免灯光、粉尘、震动等因素对其造成影响;还要吸引国际领先的观测设施落户,使之成为国际光学天文研究的重要基地。

09“羲和号”发射我国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

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雷春鸣 摄;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对地球演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意义重大。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

“羲和号”的全称是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重508公斤,设计寿命3年,运行于高度为517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能够连续24小时对太阳进行观测,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空间望远镜。

从发射“座驾”到卫星平台,再到科学载荷,“羲和号”开创了许多个“首次”:国际上首次开展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空间探测;首次采用“动静隔离非接触”总体设计新方法;首次提出“载荷舱主动控制、平台舱从动控制”新方法;首次实现卫星大功率、高可靠、高效无线能源传输技术的应用。

10“银河画卷”二期巡天计划启动将提供更广域的分子气体分布数据

巡天是人类探寻宇宙信息的基本手段。图源:视觉中国

巡天是人类探寻宇宙信息的基本手段,是一种对天空可扫描区域进行逐块无差别扫描的系统观测方式,通过对天空进行拉网式“普查”来发现未知天体。

“银河画卷”巡天计划是我国唯一在毫米波段的巡天项目,利用位于青海德令哈的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今年11月,为期10年的“银河画卷”二期巡天计划启动,将巡天区域扩展至银道面附近银纬正负10度的范围,将为多波段天文研究提供更广域的分子气体分布数据。

而“银河画卷”一期巡天项目自2011年11月起历时10年,于2021年4月底结束,完成银纬正负5度范围共2400平方度的探测覆盖,建立了毫米波分子谱线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银河画卷”巡天计划总负责人杨戟指出,无论是一期还是二期项目,“一氧化碳分子谱线”都是“银河画卷”计划的观测核心,因为它能帮助科学家揭示分子气体温度、密度等性质。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若干有影响力的天文巡天项目,除了“银河画卷”计划,还有基于LAMOST开展的光谱巡天观测、基于FAST开展的脉冲星巡天观测等。

来源:科技日报

文章来源:《光子学报》 网址: http://www.gzxbzzs.cn/zonghexinwen/2022/0310/579.html

上一篇:扫一扫?喝一口?饮料过安检都经历了啥?|科学密探
下一篇:中国科大实现基于简并腔中涡旋光子的拓扑量子

光子学报投稿 | 光子学报编辑部| 光子学报版面费 | 光子学报论文发表 | 光子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光子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