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高兴的是,《先进光子学》的姊妹刊——《先进光子学通讯》将在今年9月揭开神秘面纱。杨蕾透露,目前已有4篇论文线上发表,在短短3天就获得了2000多次的下载量。“未来,《先进光子学》将更多收录‘从0到1'‘从1到10'的学科重大突破,其姊妹刊在重要学科应用方面将形成互补。”
这也是为什么,李党生特别看重科学编辑的学术品味,并将之视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记得《细胞研究》曾经捡拾“遗珠”的艰辛,更清楚“后来者”要赶超的不易。
《分子植物》在2020年也创办了姊妹刊《植物通讯》。“两本刊物的定位是不同的。”崔晓峰解释,前者自然是对标顶级期刊;有些“差一口气”的成果,则可以转向“第二梯队”《植物通讯》。
在《分子植物》常务副主编、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期刊中心主任崔晓峰眼中,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分子植物》科学编辑团队兢兢业业,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刊。从第二到第一,也是长期努力的回报。”
这同样是个“十年磨一剑”的励志故事,刚过而立之年的它曾用15年时间完成了影响因子从2分到20分的跨越,又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以一飞冲天之势,跻身世界顶尖学术期刊阵营。
作为本土科技期刊的佼佼者,《细胞研究》也接待了不少“取经者”,李党生总是毫无保留地向同道分享,而他每次总会提到三个“正确”: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正确地去做事。
可喜的进步下,崔晓峰考虑更多的,还是未来。“当前,我们高质量的数字化出版平台还没有形成,已经发表的大量优秀论文和相关的科学数据都存储在国外出版合作方的数据库里。”他指出,“另外,我们同样面临国外出版集团在人才方面的竞争。现在,我们国内期刊吸引有较强学术背景的科学编辑,主要还是靠情怀、靠事业留人。”
在谋求发展的成长之路上,经常能看到袁小聪忙碌的身影。去年夏天至今,他参与了多场关于期刊的路演宣传。“主编亦像主播,要在学术界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当然,也不可夸夸其谈,要低调务实”——这也是中国激光杂志社一贯的文化。在袁小聪眼里,编辑部是“严谨而活泼”的,他乐于和年轻的科学编辑打成一片,自认“有的方面比他们还潮”。
新刊逐渐成熟,名声打响后,来稿日益增多,如何选择?“主要会从创新性和重要性两方面考察,这也是我们办刊的核心标准。”袁小聪透露,领域内的原始重大创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从0到1”的成果,或许《先进光子学》目前争取要颇费周折;“可‘从1到10'甚至‘从1到2'的成果,我们同样会慎重考量。”他说,不难理解,“从1到10”指在重大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从“1到2”或许就是那些学科方面的小发现、小进步。
图说:上海多本科技期刊在新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中取得佳绩 来源/东方IC
《先进光子学》:出道即高峰 打响上海光学品牌
“这是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但总会有一天,当科学家们考虑投向哪本期刊时,会将《细胞研究》和‘CNS'放在一起考虑。”李党生充满信心。
《先进光子学》有两位共同主编:来自深圳大学的袁小聪教授和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安纳托利·扎亚茨教授。“要办好一本国际期刊,选方向和选主编是同等重要的。国际光学期刊领域实际已经是一片‘红海',空白的领域已经不多了。要做出一份有特色的刊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主编是刊物的灵魂,在办刊过程中主编的亲力亲为是非常重要的。”谈起《先进光子学》的“领航者”,中国激光杂志社总经理杨蕾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先进光子学》(Advanced Photonics)以13.582的成绩完成国产期刊在全球光学期刊国际赛场上的首秀……
学科不断发展,作为学术共同体的科技期刊也有“不进则退”的压力。对于科技期刊领域的竞争,崔晓峰并不回避——争稿源、争读者群、争作者群……“疫情下,我们丧失了原本在线下与科学家们交流的机会。这让我们转变方向,通过线上国际会议、论坛和讲座等来与科学家加强联系、争取更多重要成果的首发权。”他介绍。今年,《分子植物》还首次举办了植物科学领域“科研新星”的全球遴选,编辑部邀请了全球十多位在领域里赫赫有名的科学家担任评委,收到了几十个国家的130多份“科研新星”的申请。
文章来源:《光子学报》 网址: http://www.gzxbzzs.cn/zonghexinwen/2022/0721/597.html
上一篇:俄罗斯学者开发出用于超快速信息传输的纳米芯
下一篇:英特尔推出集成光子学研究中心